top of page
作家相片一影像

從電影看攝影(I)——角色的影像塑造


文/黃楚涵  


一部好的電影,依靠很多要素和人力,一同協力完成。而以攝影的角度,我個人認為要拍出電影感照片的幾個要素為:人(角色)、地(場景)、時(時代)、事(故事性/情境)。

為何不說是燈光顏色服裝道具等等的呢?由於這些元素沒辦法單一呈現,就如同只有一張照片也沒辦法呈現好一部電影。因此本篇決定先以角色為主題,之後共會分出三篇,來研究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電影元素,並列舉出幾位攝影大師的作品,分析出他們是怎麼運用他們的知識,在不同的要素中,呈現出如電影般的照片。

▲“Portrait of Salvador Dalí”. Photo credit: Arnold Newman

-角色-


角色不一定是人,像《玩具總動員》、《動物方程式》等等主角也都不是人,而構成角色需要有哪些要素呢?俗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因此從服飾、打扮、特徵等,就可以稍微推敲一下這個角色的個性、特質、喜好是什麼了。像是經典的《教父》,柯里昂梳著油頭、穿著著黑西裝、胸口插著一朵玫瑰、連頭髮都梳得整整齊齊的;他的舉止很優雅,談吐也是不疾不徐的;但藉由頂光的照射,使得柯里昂的臉部顯得立體,並且增加了光影的對比,使得他給人一種不詳和、緊張和威嚴的感覺;在構圖上,旁人的高度皆低於柯里昂,並由左向右將觀眾的視線引領到他的身上;雖然他不是位居畫面的中央,卻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讓人能感受到柯里昂是一個位高權重、帶有神聖感、得體且深不可測的人物。


▲《教父》劇照。


而另一個對比較大的角色,如《永不妥協》中的艾琳。她畫著濃妝、穿著著暴露的衣服,坐在辦公桌內,看似是一個不搭嘎的組合:因為通常人們對辦公室的既定印象是西裝與套裝,而她的穿著和打扮令一般人,尤其是和她待在同一個空間內的人,會覺得她不太適合待在那樣的場域。但她那帶有怒氣的堅決眼神,盤起來的頭髮,讓她整個人顯得很有精神;雙臂打開,讓自己所佔的空間比較大,像在威嚇,也像在宣誓主權。但整體的環境光是柔和的、暖色的,將她的肌膚照得平滑柔順,似乎也在透露出她是個有血有肉的人,有溫暖的地方。因此這張劇照給我一種她真的給人一種看似愛漂亮、喜歡展露自己的身材,但又有種溫柔卻「永不妥協」的精神感覺。

▲《永不妥協》劇照。

要如何從平面的攝影,來找尋這些角色的立體?環境肖像攝影(Environmental Portrait Photography)之父 Arnold Newman 的作品就是其中一個好教材。他擅長運用被攝者的作品、工作所需要用到的樂器、工具、環境等,搭配著被攝者,透過光影來襯托出這個角色是什麼樣的身份。例如這張德國納粹時期的大企業家 Alfred Krupp 的肖像照,由於 Krupp 對納粹的貢獻極大,且堅持用猶太奴工的精神,讓 Newman 決定以兩邊的側光來照亮 Krupp 的兩側,使得他的正臉和身體顯得不清楚,這樣的不清楚讓習慣人臉辨識的我們感到不安;曖昧的光影搭配上那雙炯炯有神的雙眼、沒有笑意的微笑、以及撐開的雙肘,再加上背景的工廠、光線及交通工具所形成透視的聚焦和框線,全部凸顯出這位大老闆那野心勃勃、攝影者和觀者都是他的獵物般的壓迫感。

▲ “Portrait of Alfred Krupp”. Photo credit: Arnold Newman

因此我們可以歸納出,從觀察這個角色的表情、肢體語言、妝髮服飾等,以及它們之間與燈光、顏色運用及佈景的組合成的構圖,可以對這個人有一個簡單的認識,或是對他們有著特別的情感。當然,導演、攝影師們和觀眾對這個角色的詮釋,又可以因為有各自獨特的看法,來以不同的角度去認識這個角色,這也是讓角色有了靈魂、有了血肉、可以被大眾廣為討論的原因之一。

有了角色以後,就可以開始編劇。我們需要為這個角色開創一個世界,而這個「時空」背景又需要什麼樣的要素呢?又可以認識到其他哪些攝影家?請待下回分解。


 

《作者》

黃楚涵 Tsu-Han Hwang

臺北人,1989年生。在舊金山藝術大學攝影所鑽黑白暗房、古典顯影、複合媒材與攝影的關係。畢業後,除了探索照片中主體和環境的關係以外,也在思索如何運用不同的媒材賦予照片另一種新的生命,同時也保留留媒材本身的特性。並深信作品與創意的累積是來自人生各種磨練與經歷。

作品網站:www.tsuhanhwang.net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以提供交流為主,反映作者意見,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292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