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楊順發透過作品告訴大家 台灣將何去何從

作家相片: 一影像一影像

已更新:2020年2月22日


▲《台灣土狗》作品局部(楊順發提供)。


文/鄧博仁


淡水雲門劇場藝廊目前正在展出楊順發的《台灣土狗》及與王奕盛聯展的《台灣水沒》、《寶島浮沉》展覽。開幕當天,在拍攝完自己作品後,趕緊前往展場。趕到時開幕式已結束,展覽者正在發表整個創作過程及想法。


「ㄚ he ·ㄌㄜ」(台語)楊順發用他慣用的語助詞帶點本土「口味」的聲音,夾雜在嚴肅的議題中:「人與海爭地,要了這麼多土地,結果到最後整個又還給大自然」,「在踏查過程中,運氣很好,剛好看到7、8條狗,在整個沙洲上,一條領頭狗跨過走這一個水路,跨過一個沙洲再跨過另一個沙洲,我感覺那些狗狗,就很像我們台灣人一樣,那一種互相照顧、互相堅持扶持的台灣人精神所在……。」


▲楊順發拍攝《台灣土狗》的工作照(楊順發提供)。

▲雲門劇場《台灣土狗》展出現場(鄧博仁攝)。


令他不解的是,這群狗兒,到底要去哪裡?「那沙洲盡頭,已經沒有路了,他們為何要走這段路,又要去哪裡?我有很多疑問,雖未獲得答案,卻從中得到了啟發。這和台灣人好像,不只有強韌的生命力和性格,對於未知的未來,也不懼怕。」「我把狗狗一隻一隻的挪移,放在我想要的位置……」楊順發很誠實地告訴大家整件作品的創作過程,也拋出一個議題:「台灣將何去何從?」


「『台灣水沒』有三個意義,一是問觀看者:台灣美嗎?(台語發音)如果覺得台灣很美,我們應該為環境做什麼事?二是台灣因地層下陷逐漸地被水淹沒了。第三是,我把畫面處理得像是水墨畫,看來很美,可吸引觀看者前來,發掘糖衣底下的隱憂。」展場中一件件作品以橢圓呈現,有點像水墨畫的意境,很美!美的不可思議,這真的是台灣現狀的土地景觀,房子泡在水中,有點像海市蜃樓。橢圓形的作品,掛在深色背景的牆上,就好比一架架的飛碟飛在星空中,我想這正是楊順發想要的感覺,跳脫現實。

▲雲門劇場《台灣水沒》展出作品(鄧博仁攝)。


2015年,楊順發到台南北門南鯤鯓拍照時,發現怎麼會有「水中的房子」?在水中的房子,看起來很美、也很荒涼,當發現是地層下陷造成的結果,他有所感悟,「我看了心好痛,雖很美,但好矛盾,所以決定拍下來」。因此展開踏查南台灣因地層下陷的所有「美景」。過程中曾不諳水性,跌跤摔倒在水裡,當天的器材林林總總加起來超過10萬元。有人問他為何不用空拍機,他說,用一步一腳印走出來所拍下的才是我拍的照片。


台灣地層下陷問題,至今60多年難解,劇場人王奕盛透過楊順發攝影作品靈感及長期對台灣地理環境的觀察,做出透過裝置作品《寶島浮沉》,點出此一問題。《寶島浮沉》放置於展場正中間,傾斜的土地公廟,被一堆爛泥巴給淹沒,除了立體作品外,廟結合裝置與手機軟體,觀眾只要打開手機,掃描QR CODE,對準土地公廟,就會聽見土地公唸歌嘆無奈,以及看見螢幕裡的廟,被水淹得越來越高……

▲雲門劇場《台灣水沒》×《寶島浮沉》展出現場(鄧博仁攝)。


《台灣水沒》展場中,最後放了一張有一隻台灣土狗的作品,展場瞬間結束,轉往下一個空間《台灣土狗》,這是由152張小作品組成的一件大作品,這件作品楊順發拍攝多年,先把地景完成後,再依序把所拍攝的狗放置在作品中他想要的位置。他感觸一群狗往沙洲的遠方一直走,越走水越深,「狗走到哪裡,我拍到哪裡」,「牠要繼續往前跨嗎?很深喔!還是要回頭過去」,透過152張作品表達一個概念,作者彷彿登上高空俯視台灣本島,感嘆著我們如何從台灣目前的窘境中走出來。他用浪漫的情感,反映著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愛莫能助。作者沒有答案,觀者也許也找不出答案。我想那個答案應該像是作品中的土狗一樣,相互扶持、照顧,往前繼續走……


 

延伸閱讀:



 

《作者》




鄧博仁


1969年生, 攝影藝術創作者。從事攝影記者20年,攝影教學經驗10餘年,目前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影像創作是他與世界溝通的方式,視攝影為第二生命。人與土地是他最關心的議題。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以提供交流為主,反映作者意見,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319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