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博仁
前陣子獲邀策畫台灣青年攝影聯展,參加2020年第十三屆中國西南六省區市攝影聯展暨安順首屆社區藝術周攝影聯展,並獲得最佳策展人及最佳展館獎。我以《獨處》為題,邀請張哲榕、彭一航、黃楚涵、海安、陳玉書五位青年攝影創作者參展,來呼應兩岸青年的共同主題《簡繁》。其中陳玉書目前仍是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的在學生,她是五位參展者年紀最輕的。
這次的策展構想,以影響今年最深刻的疫情為出發,以疫情創造了新生活時代為概念,呼應《簡繁》主題,這樣的時代氛圍下,人人重新定義且思考自己的日常所有、何謂孤獨、真實或必須之物。
相信每位創作者,在思索創作與生活的當下,經常是獨處的狀態——與自己內心獨處、與自己作品獨處與對話,找到和自己相處的最佳方法,用作品表達聽到的、看到的、感覺到的、想到的、相信的、質疑的、好奇的……從而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內心風景。
在幽暗的微光中感受真實
「從疫情爆發,恐懼外出,自主性居家隔離開始,就想起這件作品。在自家樓頂拍攝,與背景的鄰近房屋呼應。人人都自主隔離不外出……」享受待在家中的心情,張哲榕以《頂樓風景》來呼應疫情新生活。
黃楚涵以《走出,憂鬱》系列作品,闡述自己過去曾患有輕度憂鬱症。在患病的過程中深深影響了黃楚涵對人生的體悟,因此她決定以自拍來抒發並記錄這一連串從憂鬱到好轉的經歷。透過雙手來創作屬於自己的照片:「我可以用最真誠的情感去詮釋憂鬱症和我的關係。」此系列作品不但讓黃楚涵再次成長,也幫助其他人去了解,並協助需要援手的人。
彭一航總喜歡在夜間拍攝公園中的動物雕像,試圖製造一種似是而非的影像錯覺,探討再現之影像是否真實。「《The Ghost Park》系列,使用大型相機,在黑暗中以手電筒長曝兩小時,搭配分區曝光與移動式光源的『光繪畫技法』,營造光影的氛圍,從特定的視角凸顯動物的姿態與神情,意圖使動物雕像融入至場景之中栩栩如生,使影像在真實與虛構之間形成一種朦朧的狀態,讓觀者進入視覺誤判再拉回現實,製造一種認知反轉的張力。」
海安(Szuan Chan)長期關注社會的幽暗處,精神疾患、家庭創傷等心理議題,擅長以攝影、文字作為創作媒材。「讓每一個故事,都有安放之處;願每一個靈魂,有被愛的重量。」
目前就讀臺科大設計系的陳玉書以《獨處,不孤獨》系列作品參展,她以編導式手法,訴說兩隻鹿由相聚至分道揚鑣,表面上看似少了伴,但畫面溫暖依然,「因為此時的獨處,不是孤獨,而是聆聽內心聲音的好時機。」此組作品以暖色為主色調,帶領觀眾進入不同型態的心靈滿足及溫暖。疫情肆虐,人們的距離雖變遠了,但獨處的時光也就多了。陳玉書希望能藉由《獨處,不孤獨》讓觀者獲得心靈的救贖,在與自己對話的過程中領會其箇中滋味。
此次台灣與貴州青年攝影家,共同展出主題《簡繁》,喻以生活中化繁為簡、並試圖以兩岸的簡、繁體字及生活上的文化差異,透過展出作品進行對話。疫情時代,大大改變人們的生活,洲際交流的減緩、經貿往來的退縮……,少了彼此互動卻提供大地喘息的機會。大家放慢生活步調,學會獨處,豐收是記憶,歉收也是記憶,2020年對許多行業而言都是歉收,也因此讓人們調整生活步伐,更敬重眼前的一切,這何嘗不也是另一種的收穫?
《台灣青年攝影家貴州聯展》
・策展人:鄧博仁
・參展人:張哲榕、彭一航、黃楚涵、陳思安、陳玉書
( 編輯/王姿佩)
《作者》
鄧博仁
1969年生,攝影藝術創作者。從事攝影記者20年,攝影教學經驗10餘年,目前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影像創作是他與世界溝通的方式,視攝影為第二生命。人與土地是他最關心的議題。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以提供交流為主,反映作者意見,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