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一影像

策展人重點推薦 女影這10部必看


第二十七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將於10月16日至10月25日於光點華山電影館展開,本次共規劃9大單元、共76部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開幕片《成為母親的我們》關注少女未婚媽媽,改編自導演於宗教庇護所工作的真實經歷,細膩貼近的視角、充滿張力的劇情,使本片獲得2019 盧卡諾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及歐洲電影獎最佳歐洲電影獎。閉幕片《孟加拉製造》則描繪女工對抗父權、反抗剝削的故事,批判孟加拉社會毫不留情,是女力爆棚的影片。

閉幕片《孟加拉製造》(2019)劇照。


影展主題Femture-呼應絕處逢生的年代

關於這次女性影展,策展人羅珮嘉表示,9個單元都跟全世界未來的模樣有關,這次影展的主題Femture也象徵著一種絕處逢生,探討女性和世界如何從這些失敗的經驗中產生美學。此次影展主視覺以勾勒今年社會脈動與Femture為概念,呈現未來系統的複雜性,並提供開放式的引言:「框框代表世界、族群、家庭與個人;手錶串連過去—當代—未來;鐘錶承載因人相連的不同空間,呈現人們試圖探索未來景緻的樣貌;而若有似無的女性樣貌,是力求突破刻板印象的象徵。」不論是用望遠鏡遠望未來,或用放大鏡檢視當代,Femture都帶著實驗和邂逅的命題,而我們必須開啟想像大門,才能暢行無阻於廣大深奧的時間軸之間。

特別推薦單元有「法國先鋒派女導演特輯」,17部作品跨越無聲到有聲,顛覆往常以男性史觀為論述基礎的電影史,由此探索過去女導演所看見的想像式未來。她們憑藉著傑出的創造力與男性先鋒導演並駕齊驅,展現前衛的哲思與解放的藝術形式。其中《巴黎1900》(1946)劇本由導演與亞倫・雷奈合寫而成,以獨特的幽默感與批判視野,帶領觀眾回顧巴黎絢爛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


《巴黎1900》(1946)劇照。


叛逆導演經典系列-焦點影人琪拉・穆拉托娃

另外,以經歷大風大浪、叛逆精神持續衝撞與創作的「蘇維埃/烏克蘭女導演琪拉・穆拉托娃」(1934-2018)作為焦點影人。她是該國影史中最具開創性及影響力的重量級女導演。她的創作不時聚焦非典型女性角色與殘缺的愛情,且不畏諷刺時政、叛逆不羈,十足爭議的創作讓她的不少作品面臨未公開播映即慘遭禁播的命運,更成為戈巴契夫當政時唯一有作品被禁的導演。本單元引進5部穆拉托娃的經典作品,從首部《萍水相逢》(1967),到告別之作《永恆的回歸》(2012),讓台灣觀眾得以一窺當年禁片的神秘面紗。其在蘇聯瓦解前夕拍畢的史詩級鉅作《衰弱症》(1989)更是不容錯過,在柏林影展摘下銀熊獎殊榮,相當推薦。

▲焦點影人:琪拉・穆拉托娃作品《衰弱症》(1989)劇照。


永褪不去的女性標籤-她的失敗美學

除了上述單元,聚焦女性議題的「她的失敗美學」今年所囊括的影片,皆碰觸到傳統價值觀中女性角色經常被迫背負的污名、物化或虛擬化的符號與標籤。一個標籤就能讓個體面目模糊,在他人眼中總是有所缺陷和匱乏,儼然成為失敗品。一場場失敗揭示著污名的永恆存在,然而正是一連串的失敗讓另闢路徑成為可能。新型態的女性擔憂和勇敢,以失敗喧賓奪主,乃至以激進的方式建構出反轉主流性別機制的異質書寫,等著觀眾去體會。


意外的跨越世紀對望-酷兒反身像

今年的酷兒單元,除了短片輯外,還有三部當代電影以及三部酷兒經典,從早期經典默片《莎樂美》、戰後文學改編電影《奧利薇亞》到標誌新酷兒電影里程碑的《尋找西瓜女》,風格類型看似毫不相干,卻處處映照出熟悉的身影。《尋找西瓜女》對於早期默片中非裔酷兒身影的追尋與《莎樂美》產生迥異卻奇妙的疊合,又與當代回望女同志歷史檔案室歷史的《拉子故事的守護者》幽默相望。而聚焦於個人的《不敗女王:印嘉娜拉》與《五個藝術家的自白》何嘗又不是另一種跨世代歷史書寫?在不斷變異的文化進程中,這些影像不論是大搖大擺的重拳出擊,抑或辨識一條又一條的逃逸路徑,皆藉由層層鏡像反射中窺見自身,並從中開展出一套邊界曖昧卻得以觀測未來的親族系譜。

《奧利薇亞》(1951)劇照。


茫茫片海精心挑選-10部推薦影片

日前女影特別舉辦女影選片指南,邀請策展人羅珮嘉、選片人陳慧穎,及專長於女性影像研究的Skaya Siku、康庭瑜等四人來與觀眾分享此次影展中的最愛影片,提供給大家在看電影預算有限的情況下,一定不能錯過的十部影片,推薦如下:

《同一個屋簷下

南韓South Korea│2019│紀錄│Color│74 min

2019 釜山國際影展「超廣角」單元

2019 首爾獨立電影節新視野獎

韓國社會的已婚女性總是被要求扮演三個角色:任勞任怨的好媳婦、順服丈夫的好太太、像是兒女閨蜜的好媽媽。身為魯蛇的女導演將攝影機轉向身邊為家竭盡心力的母親。父親意外過世之後,母女倆繼續和爺爺生活。儘管爺爺喜歡獨來獨往、脾氣陰晴不定,母親依然毫無怨言的照顧公公的日常。當爺爺丟下震撼彈,要母女兩人搬出去,家人之間又會發生什麼事?

《莎樂美

美國│1923│劇情│黑白│72 min


本片改編自王爾德同名戲劇作品,為絕世女伶娜茲默娃影史生涯中最具開創性的作品,被後世譽為女性主義電影始祖級經典、美國最早的藝術電影之一。片中巧妙融合新藝術與敢曝(Camp)風格源自法語「Se Camper」,意思是「誇張的裝扮」,呈現出唯美怪誕的電影美學。卡司不僅由當時已公開出櫃的娜茲默娃所主演,且傳聞找來酷兒演員擔當部分卡司,讓片中毫不掩飾的流動情慾更顯生動豐富。本片由當時丈夫查爾斯・布莱恩掛名執導,實為娜茲默娃之作,編劇掛上她經常性使用的筆名彼得・溫特(Peter M. Winters),從編導、製片到藝術指導皆一手包辦,服裝則找來著名女演員暨電影服裝設計師娜塔哈・拉姆波娃(Natacha Rambova)操刀。

《巴黎1900

法國│1946│紀錄│黑白│80min


妮可‧韋德雷斯以歷史紀錄片《巴黎1900》展現出創作者重返、再詮釋國家歷史記憶與影像檔案的強烈企圖。導演以諷刺詼諧的畫外音,搭配虛、實交織的視覺饗宴,帶領觀眾回顧1900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邁向現代化的巴黎曾經張揚絢爛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由知名演員克勞德・道芬擔任旁白敘述,劇本由導演與亞倫・雷奈合寫完成。全片由700部歷史影片剪輯而成,彰顯導演獨特的幽默感與批判性視野,可謂剪輯技術的大師之作。

《萍水相逢

蘇聯│1967│劇情│黑白│96min

在政府單位工作的瓦倫蒂娜(由穆拉托娃所飾)看似什麼都不缺:婚姻、工作、社會地位齊備,日子卻過得百般無聊。她的地質學家丈夫因工作四處遊歷鮮少在家,並在鄉村認識了一名年輕女孩。有一天,女孩來到城市尋找地質學家的蹤跡,最終竟落腳在瓦倫蒂娜的家中。


本片為穆拉托娃首部獨立執導作品,正式開啟她為捍衛創作自由毫不妥協的導演生涯。從影像構圖、攝影機運動到敘事方式,皆可窺見形塑日後創作風格的脈絡雛型。一場三角戀,藉由跳躍式的非線性敘事手法,碎成片段式的日常細微末節,同時又匯聚成巨大宏觀的情感架構,演繹出獨特的創作視野。然而此部片的完成亦預示了往後作品的坎坷際遇,尚未公開放映就遭當局禁演二十年。


另外,策展人更依據各類型議題及觀眾的喜好,推薦口袋電影片單:


《婚姻計畫》(情感議題)

法國、伊朗、卡達│2020│紀錄│Color│80 min

★ 2020 瑞士真實影展

德黑蘭南部的一所精神療養院裡,一項大膽的「婚姻計畫」即將展開。過去二十多年來,將近500位院民在此生活,他們長期處在對未來不抱任何希望、每日靠藥物控制心智的狀態下過活;男女分居的宿舍,基本的性需求亦無從滿足,更遑論建立家庭、擁有穩定的情感關係。經過委員會評估後,院方挑選出一對伴侶進行「婚姻計畫」,而這項決定將會對療養院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影片貼身紀錄療養院裡的男女院民,呈現他們身而為人對愛與情感最基本的需求與渴望,同時也呈現出存在療養院內的矛盾與衝突,關於人性,關於「常人」定義背後的刻板印象。

《再見世越號》(人權議題) 

南韓│2019│紀錄│Color│86 min

★ 2019 釜山影展「超廣角」單元

2014年4月16日,應該是風平浪靜的日子,對韓國來說卻是迎來撕心裂肺的開始。六年過去,關於世越號沉船的真相依然在萬里霧中,謊言和意欲抹黑的輿論佔據許多人的注意力,而對死者家屬「應有的」哀悼,也受限於人 們的想像。隨著時間過去,悲傷和憤怒轉為要求釐清真相和責任歸屬的呼喊,鏡頭前那些市井小民的生命從那天之後再也不同。咖啡店老闆無條件為受害者家屬提供所需飲食、一位老師從自我質問轉為積極對話、人權工作者陪伴抗議家屬走過風風雨雨,還有主修檔案學的大學生和採集養殖海帶維生的漁工,他們都以自己的方式開啟療癒創傷的契機。

《在世界看見山谷》 (適合悶片恐慌症者)

德國、蒙古│2019│劇情│Color│97 min

★ 2020 柏林影展Generation Kplus單元

11歲小男孩阿拉姆的生活原本快樂單純,母親札雅每天放牧趕羊與照顧年幼的妹妹,父親艾爾登修理機械也販賣自家產的起司,一家人過著蒙古傳統的畜牧生活,直到跨國採礦公司擅自闖進這片純淨的草原,威脅他們的家園,並破壞他們賴以維生的自然環境。父親自告奮勇組織其他居民發起抵抗運動,試圖說服大家一起拒絕接受補償金和搬遷,卻在一次車禍意外中離開人世。母親成了家中唯一支柱,勇敢做出未來的抉擇,阿拉姆也用自己的方式撐起家中生計,絕望之中,阿拉姆出人意料的好嗓音成了帶來希望的動人奇蹟⋯⋯。


《關鍵琴人》(適合悶片恐慌症者)

比利時│2019│劇情│Color│106 min

★ 2020 蘇菲亞影展最佳導演獎

一場車禍殘酷奪走克蕾歐雙親的性命,留下她和外婆、年幼的弟弟相依為命,就在逐漸找回生活的步調之時,她在夜店遇見神秘男子李歐斯,儘管與自己相差十幾歲,卻深深被他的憂鬱氣質吸引。她從未提及車禍慘劇,李歐斯卻好像已經知道事件的始末,更增添他的神秘色彩,隨著兩人逐漸熟稔,克蕾歐好不容易找回的生活節奏和平衡又被攪亂。所幸,克蕾歐繼承爸爸優異的音樂天賦,再次用指尖敲響琴鍵,在拉赫曼尼諾夫的悠揚樂音中,尋回與雙親緊密的共振與連結。

《成為母親的我們》(適合很想掉淚紓壓者)

阿根廷、義大利│2019│劇情│Color│91 min

★ 2019 盧卡諾影展國際競賽特別提及、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 2019 歐洲電影獎最佳歐洲電影獎

性格迥異的兩位少女,露是敢愛敢衝且活在當下,法蒂則是拘謹保守且害羞安靜,兩人年紀輕輕成為媽咪,與小孩住進天主教青少年未婚媽媽之家,儘管不時爭吵,仍然是互相扶持的好室友。修道院新加入一位準備完成聖願宣示的修女寶拉,她年輕溫柔比其他修女容易親近,很快地融入年輕媽媽們之間。某天,不安於室的露逃跑出去找舊情人,拋下女兒妮娜不管,修女寶拉暫時扮演起妮娜母親的角色,朝日相處也激發出她濃烈的母愛,讓她產生內在與信念強烈衝突。


《海的另一端》(策展人心中最愛)

比利時、法國│2019│紀錄│Color│90 min

★ 2019 盧卡諾影展當代影人新導演競賽單元

★ 2019 BFI倫敦影展

本片深入菲律賓女傭培訓中心,紀錄當地女性受訓成為外派女傭的過程。包括和導師模擬各種情境的應對討論,如何處理與化解雇主的不合理要求與虐待。以紀錄片形式拍攝,卻穿插幾段角色扮演片段,以女傭們自己重演並再現不合理情境,玩轉真實與虛構之界線,令人想起尚惹內的《女僕》。本片也對於全球化勞動輸出的不平等問題,提出深具力度的批判。

圖片提供/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編輯/王姿佩

198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