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一影像

台南攝影上桌PHOTOGO|參展藝術家 訪談3|林山 柯善文 李羿璋

文/黃迦


林山作品


參展藝術家|林山


Q:可以請你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A:林山,影像相關科系畢業,喜愛超現實主義,現為影像工作/創作者,曾獲新光三越(台灣)、PHmuseum(英國)、Black+White年度攝影師(美國)等國內外獎項,作品於台灣、美國、歐洲展出。


林山作品


Q:可以請你談談你的作品嗎?

A:創作對我來說是好玩的,是有趣的,是啟發的,是與世界共振的,是回應存在的意義的,是讓生命變得豐富的,本也該維持初心與純粹。這次帶來的作品是我為自己設定的挑戰之一,也是一個實驗,一個正在進行中的項目,將變動的大環境用詩意攝影語言表達,從自身經驗出發連結對世界的感受,首次將實拍、後製、搭景不同方式結合。



Q:請問這次參與『攝影上桌』,與評審深入對話有什麼收穫?

A:相較國外的攝影教育與開放式學習環境,在台灣的藝術攝影師比較需要自己尋找進修方法,這般摸索態度近乎一種草根性街頭智慧,自行吸收、組裝成一套個人系統。『Photo Go』這樣的攝影評論活動,某種程度來說恰好提供一部份來自他者的觀點,除了讓創作者們互相認識、交流,也藉由前輩們的經驗讓自己有機會呈現螺旋狀向上旋轉。以我個人來說,從很習慣拍照->印刷的思維模式,藉由前輩的提點,開始用不同角度探究攝影、展演交互作用。


拍照這個高速到比眨眼還快的創作媒材,在每幅畫面背後的思考整理、擺拍籌備,或沉潛等待,都蘊含一種快與慢的衝突感,這種對比的時間性實在獨特。這門現在可濃縮到一隻手機的學問,事實上,當我發現自己懂得多了一點,原來不懂的又更多了呢。感謝主辦單位籌辦本活動,也感謝有機會欣賞三十位參展者作品,台灣的創作者很優秀的~!


柯善文作品


參展藝術家|柯善文


Q:可以請你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A:大家好我是柯善文,攝影對我而言不是拍攝我所看到的,而是像一面鏡子反射自己的內心世界。


Q:可以請你談談你的作品嗎?

A:攝影是幻想的現實,因此我拍攝那些我有感覺的人事物,好讓大家能透過我所拍攝的照片,去感受我眼中的世界。


柯善文作品


Q:請問這次參與『攝影上桌』,與評審深入對話有什麼收穫?

A:這時代大多從網路發佈相片,獲得按讚及留言。而這次的辦桌,讓彼此坐下來翻閱著實體照片話家常。這是非常浪漫且難得可貴的時光交流。透過評審的觀點再次檢視自己的作品。


李羿璋作品


參展藝術家|李羿璋


Q:可以請你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我從2018年開始拍照,2020年於成大工業設計學系畢業,目前從事畢業科系相關工作,並在工作之餘做攝影與藝術創作。


Q:可以請你談談你的作品嗎?

〈牆角系列〉

這次展出一系列共三本的攝影(藝術)書籍,以第一本做為開端,延伸出另外兩本。我拍攝了自家中的六處牆角放在第一本書中,讓大家正視常被忽略的牆角。接著在第二本中,我運用這六個影像去做拼貼重組,以書籍的翻閱特性與兩種紙材去互動來呈現不同的視覺體驗給讀者,同時表達我如何與家裡的特性做對話、形成一幅幅影像。最後一本則利用單一物件重複的特性,去提問並嘗試回答 : 若將牆角拼貼至極致,最後會呈現什麼樣的結果?



〈自拍肖像系列 〉

當時我播著音樂,放任身體恣意的擺動,讓情緒帶著自身往下一秒前進,並且讓相機記錄這一切。如果相機能紀錄眼下的一切,那麼我覺得不管用/125快門或是5秒的快門所拍下的自己也都會是自己,又若從這些時間當中再次收集、重組、排列這些影像後,也將還是自己──包含一段時間、空間、情感、與想像的自己。而當我知道這些模糊的影像裡還是我自己時,將樣貌公諸於世也不再令我感到焦躁與害怕。



〈後疫情時期的觀望與被觀望〉

後疫情時代的日子,窗口成為了我感知世界最直接的媒介,不知不覺中我養成了每隔一段時間就望向窗口去提醒自己還存在於世界上的習慣。而當持續這個習慣一段時間後,我開始好奇,當我渴望望向世界時,從外頭的視角看向自己所呈現的我會什麼樣子,同時也開始懷疑透過虛擬媒介生活過的自己,呈現在外頭的是否還會是具體中的模樣。



Q:請問這次參與『攝影上桌』,與評審深入對話有什麼收穫?

透過這短短三天的對話,我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回饋,比起平常總是第一人稱埋首做創作的日子,旁觀的視角給予了我很多啟發,例如有老師跟我聊到後續可行的創作方向、作品還能更精進的空間、亦或者是幫助我釐清深藏在作品背後欲表達但我自己卻沒發現的事。這些回饋都成為了很棒的養分,將幫助我在創作這條路上走得更為踏實。


 

《作者》



黃迦

彰化縣員林人。法國國家高等藝術學校Villa Arson藝術系,主要創作形式為繪畫、攝影及錄像。曾受邀至台法等地展覽,並發行攝影書《沒有路的地方》。長達兩年於尼斯、馬賽及台東等地舉辦工作坊,邀請底層的人們,用自己的方式講述生命的故事。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以提供交流為主,反映作者意見,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364 次查看0 則留言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