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迦
陳謙睿作品
參展藝術家|陳謙睿
迦:可以請你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我是陳謙睿,西元2000年出生於新竹,現居台南。目前就讀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大四,並曾擔任成大攝影社社長一職。喜歡探索地方的歷史與地理風情,同時也關懷城鄉空間、社會與環境之相關議題,並於梳理序事脈絡後,以影像、空間設計等手法表達思考、故事和信念。作品曾參展台北國際攝影節及台南國際攝影節。
陳謙睿作品
迦:可以請你談談你的作品嗎?
眼中的台南從未如此的矛盾。
待在屋內,發覺光線從鐵道局破壞的立面照進入屋內,為衝突過後暫時寧靜下來的氛圍做一個註解。逢魔時刻,天邊的最後一抹夕照餘光,靜靜的在房屋內的各個角落折射流動,彷彿在釋放這間命懸一線的宅第最後的靈魂。
我停止用影像和殘酷的現實搏鬥,而是慢下腳步,感覺現場的幽暗,和乍看之下不存卻又無處不在的光線,透過牆上的傷口來回逡巡。才發現被陽光溫柔擁抱的殘破宅第,就如同這座偉大的城市一般—秩序中暗藏混亂、乍看和諧卻撕裂對立。
或許城市的本質就是如此:官人與庶民、多數利益與少數權益、進步開發與社會正義、美麗和醜陋、建設與毀滅、絕望與救贖在此共存,矛盾、無法預測、卻不自覺讓人著魔其中、令人更想窺探究竟。
而至始至終,不論理解或懵懂,我都被這座城市的矛盾本質所震撼著。
陳謙睿作品
迦:請問這次參與『攝影上桌』,與評審深入對話有什麼收穫?
首先想要告白一下『攝影上桌』這個活動,兩年前第一次參加時,才讓我真正跨進藝術創作的大門裡面,開始有身為創作者的自覺與意識。也很感謝和我一起交流、對話、給予意見的評審前輩和創作者們。也因為這兩次攝影上桌,結交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在創作路上一起打拼的朋友們,讓我感到無比溫馨。
這次為了讓自己的桌子有整體性,花了一點時間回顧自己過去兩年拍攝南鐵東移的照片,最後組織成論述和形式都相對完整的作品。這次能讓其他位創作者、老師甚至民眾透過我的作品了解南鐵東移迫遷戶的緣由與爭議,覺得算是有達成我當初的目標。
相較於兩年前第一次『參加上桌』,連基本功都要人提醒,這次被老師們問最多的是「南鐵東移議題結束後,下一步想要做什麼?」關於這個問題,自己也還沒有答案,對於自己要往藝術創作的下一階段(已經有一套完整作品之後)邁進有些惶恐不安。喜歡用攝影講故事,那我除了繼續發展外界的社會議題,是否也應該回過頭去看看自己的內心,探尋自己和攝影這個媒材的關係?希望之後能繼續拍照、創作、好好的過生活,等準備好了再用新作品再投稿下幾屆的『攝影上桌』,繼續用自己的創作和其他人交流。
陳柏銓作品
參展藝術家|陳柏銓
迦:可以請你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陳柏銓,大家都叫我 aPo(阿破),現在是LIGHTO 光印樣負責人。大學、研究所為資訊科技背景,曾當過一年半的網頁工程師,於2011年開始從事創作,榮獲國外攝影獎項15逾項,並連續兩年入選高雄獎、於2017榮獲TIVAC攝影評審獎。曾獨立出版兩本攝影圖文集《印度。漂流》、《雲林有大家》,並曾在西螺大橋上、收割的稻田裡舉辦攝影個展,參與過國內多次聯展。初期創作以土地人文景觀為主,拍攝大量風景影像、人物肖像,並逐漸將鏡頭轉向人物內心狀態,後有〈安靜肖像〉的作品產生。〈See Sea〉系列作品是從2014年窩居於台灣東南角旭海村開始拍攝。
陳柏銓作品
迦:可以請你談談你的作品嗎?
長年不停地往返住家與海岸的過程裡,我開始尋找與建構記憶中大海的模樣,「看到、知道、感受、記憶、回憶」,每一個大腦感知的階段都有誤差,攝影到底應該在哪一個階段顯影呢?晃動的鏡頭、拉長的細節以及人工光線的介入,成了我的攝影語彙,我試圖營造一種似夢非夢、介於現實與超現實之間的曖昧空間,讓我們的思緒可以在這個方寸的平行時空裡穿梭體驗。
陳柏銓作品
迦:請問這次參與『攝影上桌』,與評審深入對話有什麼收穫?
這次來到PHOTO GO攝影活動,三天裡一次聽到許多老師與創作者對於作品的建議,覺得相當有收穫。首先是許多人對於作品呈現的方式都很喜歡,絹布輕薄的質感,與使用畫架上掀的觀看方式,與作品的內容與想呈現的感覺相當符合。活動展場剛好在樹下,因此作品上也增添了許多樹影的投射,對我的海景作品來說增添了十足的趣味。
在海景攝影中把人類活動的痕跡加進來的拍攝手法,聽到許多不同的想法,例如:『或許能夠使用更突破的攝影手法,讓作品更具繪畫與當代性。』許多想法都等待我日後慢慢去摸索作品的方向。
黃靖凱作品
參展藝術家|黃靖凱
迦:可以請你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我是黃靖凱,1992年生於台灣台中,我是台中人,現職上班族業餘創作。
黃靖凱作品
迦:可以請你談談你的作品嗎?
這組創作主要運用了並置拼接的方式呈現。因為工作的關係,很大一部分為夜晚創作。主要以時間不可逆的概念作為創作靈感。提醒自己生命的有限,並以影像創作作為面對時間的一種修煉。
黃靖凱作品
迦:請問這次參與『攝影上桌』,與評審深入對話有什麼收穫?
這是我第一次在除了社群媒體之外的地方展示自己的創作,我滿緊張的。一直以來我的創作都是單方向,從來沒有與人討論交流甚至被人批判過。這次因爲好友的推薦,我又剛好因瓶頸期在整理作品,索性就加入行列。超級感謝好友推薦,感謝評審與活動單位讓我入選,讓我能用影像試著說點話。
第一天黃建亮老師就帶著我用一個觀者的角度,一頁頁的分析我的攝影書,我當下其實有些生氣挫折。他讓我無法接話,整體論述與影像分裂瓦解。我想,也才第一位評審而已,竟然就直接讓我開始懷疑自己的創作。
展覽過程中我不斷重複與不同人說明自己的創作理論,不管是各位老師評審、其他的參展人、沒有參展的創作者、參觀的人,都讓我好好對於自己的表達與整體論述架構重新思考,並增加更多的懷疑。並且每天把更多的問題帶回去,三天下來我睡的很少,午餐只吃自己準備的麵包,每天都有許多許多的能量灌進腦袋裡。
直到第三日,我幾乎羞愧於說明自己那不完善的理論,因為大家都很誠實很盡力地互相鞭策,我對於自己的懷疑加到了極大值。直到最後一位陳伯義老師說:你的創作像魔術師一樣可以製造奇異的空間,不過你要用他們來做什麼?
於是我得到了一個重來沒有思考過的重要的問題,同時更是在迷途裡冒出的一個方位標記。我發現大家都好用力並專注地創作,這讓我必須用更嚴謹的態度面對。『Photo Go』就是帶著一堆要解決的問題,去換更多的問題。
《作者》
黃迦
彰化縣員林人。法國國家高等藝術學校Villa Arson藝術系,主要創作形式為繪畫、攝影及錄像。曾受邀至台法等地展覽,並發行攝影書《沒有路的地方》。長達兩年於尼斯、馬賽及台東等地舉辦工作坊,邀請底層的人們,用自己的方式講述生命的故事。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以提供交流為主,反映作者意見,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Comments